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轻工正文

被“冤枉”的圣元该反思什么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9-18 浏览次数:246
  江西都昌一对龙凤胎婴儿疑因食用圣元奶粉后抽搐、便血,导致一死一病。家属举报后,当地工商部门下架了该批次产品。1月12日,圣元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同批次奶粉检验报告,称所有检测项目合格。(1月13日《羊城晚报》)
  
  这一“食用圣元奶粉”致死婴儿事件发生后,不仅婴儿的家长也包括一些网民,也普遍将“矛头”对准了圣元奶粉。但却忽略了一个基本常识,同批次奶粉不会只生产一两袋,其他同样食用该批次奶粉的婴幼儿平安无事,为什么独独出现“一例”?事实最终由检验结果进行了证明:“同批次奶粉检验报告,称所有检测项目合格”,看来“婴儿死亡”可能真与圣元无关,圣元“被冤枉”的成份居多。但无论最终形成什么结论,笔者以为作为乳品生产企业中的一员,圣元奶粉都应彻底予以反思。
  
  一有类似的“意外事故或事件”,无论是家长或公众总会“一下子”直接怀疑乳品问题,这恰恰与多年来国内乳品形象不佳、屡屡出事有关。类似的“婴儿吃奶粉死亡”的报道也有之,已让公众对奶粉安全“杯弓蛇影”;尤其是连续数年来的与奶粉和奶企有关的“负面事件”,一次又一次重创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和奶企的信心。“三聚氰胺奶粉”是一次教训,前些年圣元深陷“性早熟门”,结果就是国内企业“窝里斗”和不正当竞争的产物,前一段时间“蒙牛”事实上的深陷黄曲霉素“致癌门”。。。。。。这些“不信任”的因子、“臭名昭著”的现实,已经给“冤枉门”种下“祸根”。所以,透过这起“冤枉门”事件,该反思的不仅是圣元一家,而是众多国内奶企以及整体乳品行业。如何重拾消费者信心,如何打造真正的可让人信赖的行业品牌形象,实已极为必要。
  
  二者,“被冤枉”事件更应促使乳品企业对企业责任的反思。世界上任何一个厂家和任何一个商品,完全做到“百分之百”恐不现实,但弥补这种不足和不安全因素的“补漏机制”又在于企业责任的担当。令人遗憾的是以“三鹿奶粉”事件为例,大量的幼儿患者不仅没有得到必要的及时的补偿赔偿,反而至今仍然“寻偿无门”。习惯性“责任缺失”之下,不可能赢得消费者的尊重和信任,出事后“第一时间”认为祸首是“奶企”实是情理之中。
  
  从大的层面分析,这一“冤枉门”事件更应促使维权法律机制上予以反思。受伤的消费者“投诉无门”现象绝非个别,“鉴定”中的“猫腻重重”现象也让人胆寒,这些都需要从公正的、可信赖的法律层面进行改进和完善。圣元奶粉因偶然事件而深陷“冤枉门”,看似偶然实是必然,在一个岌岌可危的、薄弱的信任面前,“惶恐”的消费者也只能拿“企业说事”当成最后一根维权稻草。“一出事”就连累到企业,而不是让消费者充满理性维权、而不是等真相大白之后再行“讨伐”,这恰说明需要弥补和反思的地方太多太多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