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农业食品正文

茅台涨价调查:从300到千元,谁是真正推手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9-09 浏览次数:108
  短短三年时间,从300多元上涨到千元以上,厂家、经销商、竞争对手、投资者,究竟谁才是茅台涨价的真正推手?
  
  2010年7月,868元。
  
  8月,898元。
  
  9月,958元。
  
  12月,1280元。
  
  过去几个月里,作为茅台价格标杆的53°飞天茅台的终端价格几乎每月一换。而据调查,茅台终端售价从300多元上涨到千元,只不过用了3年左右时间,涨幅一点不逊色于楼市。
  
  2010年12月15日,贵州茅台终于发布公告,宣称“为更好地统筹兼顾好国家、消费者、企业、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的利益”,从2011年1月1日起“适当”上调产品出厂价格,平均上调幅度20%左右。
  
  而此时国内部分终端市场上,53°飞天茅台的价格较之2010年年初涨幅已近50%,再结合这次公告,预计2011年终端价格将近1500元——堪称史无前例。
  
  如此疯狂背后,究竟谁在推动茅台涨价?《商界》记者多方走访,屡赴茅台,试图还原其真实动因。
  
  厂家是“始作俑者”
  
  茅台厂家被扣上“始作俑者”的帽子绝非偶然。
  
  2010年7月,正是白酒行业传统的销售淡季,数家媒体众口一词的“茅台又涨价了”的新闻,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据报道,北京茅台专卖店,53°飞天茅台已经涨到869元,而在重庆某零售终端,53°飞天茅台的零售价更是历史性突破千元大关,并且都“货源紧张,一瓶难求”。接下来事态愈演愈烈。全国各地茅台终端价格攀比似的一路高歌猛进。
  
  从历年涨价时机上看,茅台此次淡季涨价太出人意料。当《商界》记者询问茅台相关人士时,他们纷纷表示“出厂价并没变”,“不清楚终端情况,调查之后才能下结论”。
  
  业内素有“二线看一线,一线看茅台”之说,牵一发而动全身,茅台出厂价上调并不频繁。最近一次是2009年12月,53°飞天茅台出厂价从每瓶439元提高到499元——正是这一举动,掀起了2010年年初白酒业涨价风潮。为稳固市场,茅台又下达“限价令”——53°飞天茅台终端价格不得超过730元。茅台总经理袁仁国更明确表示,经销商如擅自涨价,严重者甚至将被取消经销商资格。
  
  硝烟似乎刚刚散去,为什么短短半年之后,又出“茅台涨价”新闻?
  
  “成本上涨说”向来是各品牌白酒涨价的挡箭牌。哈尔滨市一位茅台经销商就告诉记者,受通胀影响,2010年酿酒原辅材料价格上涨30%多,并且,2010年年初白酒开始征收消费税,也是成本上涨因素之一。
  
  然而对茅台这样2009年毛利率高达90.2%的企业来说,成本上涨真能自圆其说吗?酿造一斤茅台酒需2.4斤高粱和2.6斤小麦,按现在市场价格计算,5斤粮食的总价不超过6元——正如一位白酒业资深从业人士所说,高端白酒品牌附加值很高,“就算成本上涨100%,对市场销售价也没什么影响”。
  
  拿成本说事站不住脚,“世博专供说”则得到部分广东地区经销商和专卖店的认可。“2008年的奥运会、今年的世博会和亚运会,招待和商务用酒量大增,市场常规供应空间就小了”。
  
  在这个有限的常规供应空间里,看似涨价的罪魁祸首正是“厂家控货说”。
  
  数据显示,往年销售正常的情况下,茅台的缺货量也在30%左右,高峰期更是常常断货,以致货源短缺成为涨价的直接推手。北京一家家乐福超市人员告诉记者,“此前一些缺货的商贩都跑到我们这儿来扫货,促使我们不得不提价”。广州一家超市2010年7月中旬已经缺货近两个月,虽然标的价格是868元,但工作人员明确表示,一旦到货,53°飞天茅台肯定会突破千元大关。一位茅台一级经销商还向记者出示了缺货时的申购登记表,登记人数密密麻麻排了好几页,“上次到了4件,一件6瓶,不到两小时全卖完了”。
  
  既然市场供不应求,厂家为何控货?一位不愿具名的茅台经销商说,“茅台为保证价格逐年上涨,刻意制造供不应求”,“现在茅台涨价的路子就是缺货,先让经销商涨价,消费者接受后再提高出厂价,造成涨价又是缺货的局面”——这就是白酒行业的所谓“饥饿营销”。
  
  一时间,茅台厂家被推上风口浪尖,备受诟病。
  
  蓄意的茅台荒
  
  矛盾的是,经销商控诉茅台厂家“控量保价”,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却直指此轮涨价真正原因“应该去问经销商”。
  
  首先,供不应求是茅台厂家面对的客观现实。酱香型白酒的酿造特点决定了茅台的产能不可能呈几何级数地增长,多次扩能之后,2010年茅台厂家对外宣布的预计产能也不过2.6万吨。与此同时,因为产品周期长达5年,2010年的茅台酒实际上是五年前所酿造的基酒产量——2006年,茅台产能只有一万多吨——其中约70%勾兑后会用于销售,剩余部分还要“留老酒”以备日后用于勾兑。
  
  这样一算,茅台酒2010年实际产量本就少得可怜,市场需求量却是供应的几倍甚至几十倍!
  
  其次,从茅台厂家立场上看,刻意营造“供不应求”的确更符合自身利益诉求。
  
  有经销商告诉记者,真的茅台酒60%要供给部队,20%供给贵州省政府和国宴专用,流入市场的也就2000多吨。2009年5月,有国内部分经销商为争取茅台补足发货量,不惜远赴茅台镇“逼宫”,结果“茅台销售公司还是像挤牙膏一样回答说,再等等吧”——这种种说法当然没能得到茅台厂家的证实。
  
  但是供不应求的直接结果就是涨价。早在2009年初,金融危机哀鸿遍野,茅台销量下滑,甚至出现多个经销商降价抛售。茅台立刻缩减经销商配额,最高限量高达50%。“控货令”一出,茅台价格危机立刻得以扭转——“控量保价”已经成为茅台厂家号令终端的重要手段。
  
  并且,茅台酒有“涨”的志气。中国消费者对高端白酒的价值认知,主要就体现在价格上,似乎“越贵越值钱”。因此近年来在高端白酒竞争中,要打击对手拉开差距,要提升品牌,势必涨价。这不仅仅体现在茅台、五粮液近20年来竞相提价,对白酒市场领袖地位的争夺上,茅台还有更大的野心。
  
  茅台酒总经理袁仁国曾说,茅台应该打造成为“奢侈品”。言下之意,未来茅台卖的不是酒,是身份。毕竟在国内,XO、路易十三动辄可以卖到上万元。茅台瞄准的,也正是这些高端洋酒。
  
  更何况,从长远利益上看,2010年,53°飞天茅台出厂价499元,此酒储存10年即为15年年份酒,而2010年,茅台15年年份酒出厂价为2599元。按照茅台近年出厂价年涨近20%的涨价幅度,保守假设10年后,茅台15年年份酒出厂价仅涨一倍,即为5198元,也就是说,2010年的茅台储存10年后,出厂价是2010年出厂价的10.4倍——年复合收益率高达26.4%。两相对比,显然,储备陈酒更符合茅台长远利益。
  
  从2005年产销比134.1%到2009年产销比57.3%,茅台酒逐年下降的产销比可见端倪。这也反映出茅台在发展战略上的转型——未来普通茅台酒的销售量或许仍占主导,但陈年酒的销售收入将明显提高。产而储存,伺机再卖——这就是“控量”的战略意义。
  
  从最现实的利益诉求,到品牌提升诉求,再到战略诉求,茅台“控量保价”的出发点无可厚非。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近年来茅台一直将节奏控制得很好,从未招致如此之大的非议。
  
  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?
  
  炒房不如炒茅台
  
  事实上,茅台已经意识到终端价格的异常疯狂。2010年9月中旬,茅台再颁“限价令”,声明53°飞天茅台最高售价869元,超出这个价格,就属乱涨价。为此,茅台制定了更严厉的处罚措施,甚至派出8个小组在全国各地清查。
  
  从结果上看,此举显然收效甚微。2010年7月之后,终端市场上53°飞天茅台标签几乎一月一换,898元、958元……直至全国各地普遍突破千元大关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